澳门精准四肖四码资料力嘉国际集团、永发印务(东莞)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东莞永发”)是东莞印刷业依托东莞深厚的制造业基础,从印刷这一生产环节到前端创意设计,切入文化创意、旅游的典型代表。
窥见历史,望见未来——斩竹漂塘、煮楻足火、荡料入帘、覆帘压纸、透火焙干,通过全息影像看到一页纸的“前世今生”,在力嘉国际集团打造的环保包装博物馆里,造纸术、印刷术等古代印刷文明在这里呈现;3D科创体验馆里,1秒可以完成人体3D扫描成像。
力嘉国际集团以中国四大发明之印刷术和造纸术为主导线,深化弘扬印刷优秀传统文化,结合现代化创意设计文化,围绕印刷包装打造了别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。
东莞永发自2015年起,从印刷生产环节向创意设计延伸,以自主设计的复古包装开辟新的发展空间。自主设计的极具民国风情的烟标产品,从特定的角度记录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,反映出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、人文景观和心理特征。
自2017年起,东莞市迦南印刷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迦南印刷”)开启了探索创意设计与印刷文化融合发展之路。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经典的童话故事《格林童话》“变身”为一张张卡片,小读者不但可以阅读,更可以把心得体会写在后面,有很强的互动性。
据了解,成立于2013年的迦南印刷探索创意设计与印刷文化融合发展,自主设计一批极具中国特色、民族风情的贺卡、文具等用品。
从造纸术、活字印刷的印刷博物馆,到发掘民国风情的烟标设计,再到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……文化载体功能在一批东莞印刷企业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印刷业既是传统行业,又是新兴行业,印刷和信息技术、内容产业、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当90后、00后日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的时代背景下,东莞印刷业切入文创产业迈出了依托制造优势,探路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,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。
“公司切入设计领域的优势在于深耕烟包行业多年,拥有一大批烟包领域的客户,可以最快速地了解到客户的需求。”东莞永发副总经理汪龙生表示。
东莞永发是一家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,也是中国包装百强企业,建立有省级研发机构和国家级检测实验室,公司总资产超过13亿元,年产值超3亿元。
制造业企业转型到设计创意引领的企业,并非易事。“不同于接单、生产、发货的原有经营模式,创意设计更讲究个性化、时尚化。”汪龙生回顾道,为此,自2015年起,该公司组建了设计、文案团队,并专门增设了技术配套团队,以满足创意设计的需求,实现“制造+创意”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。“今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创意设计产品占比公司业绩30%,约6000万元。”
迦南印刷从原本贺卡、文具的生产环节,迈入前端的设计领域走过了同样的发展之路。“有印刷业务支撑,我们可以更快地了解到市场发展的行情。目前,公司致力于国外文创产品的本土化,并迎接国货潮的发展趋势,自主设计研发新的文创产品,满足新生代的审美需求。”迦南印刷总经理潘世武表示,尤其是随着国货潮的到来,相信未来在该领域将取得长足的发展。
深耕行业50余年的力嘉国际集团对于文创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更为宏大的布局。“未来,力嘉国际集团将持续发力科技创新,打造设计与研发并重的‘双翼’引领模式,探索‘万物皆可印’的无限印刷空间。”力嘉博物馆馆长马松绵表示。
不难发现,东莞印刷企业切入文创旅游产业,既有行业发展至今转型升级的产业内在逻辑的推动,更是东莞印刷企业积极转型升级,勇于开拓的时代写照。
在文创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相比广深,东莞印刷企业依托制造业优势,迈入文创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仍需加强。
今年4月,桥头镇人民政府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、东莞力嘉国际集团三方共同签约共建“东职力嘉包装产业学院”。该学院设立在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区,预计在今年9月开班。
学院将集教学、实习、实训、就业、培训、科研服务于一体,利用校企优势资源,共同开发课程、开展技能培训、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鉴定等工作,并建设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,为企业和行业提供科研服务。
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三方合作将能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、集聚更多科技因素,推动产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。
东莞永发也同样走上了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。“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人才的竞争,谁拥有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,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。”汪龙生表示,去年,永发(印务)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教融合三年发展规划,合作内容包括开设永发班、检测实验平台共享、开展产学研合作等,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,为行业培养“高、精、尖”型人才。
“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,东莞印刷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,涌现出一批印刷业的知名企业。但也应该看到,发展至今,除了专注于印刷自身的业务之外,印刷业开始出现向多个细分领域发展的趋势。”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,在此背景下,东莞印刷业探入文化创意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,以印刷这一生产环节切入文创领域,东莞有自身的优势所在。
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出,东莞将整合全市中、高职院校资源,探索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模式,加大印刷专业人才培育力度。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等形式,加快印刷专业人才引进。条件成熟时,探索成立东莞市印刷技工职称评定委员会,加快技能鉴定、职称评定、城市互认等工作,并建立印刷人才数据库,实施人才信息动态管理,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。
依托改革开放40余年的产业积累,东莞印刷业要探路文化创意产业,未来应加大人才培育、引进的力度,加速形成印刷业多层次的人才架构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(2,